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技术文章>>小麦无公害的技术规范

小麦无公害的技术规范

来源: 中国植保网  类别:技术文章  更新时间:2013-10-18  阅读
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的中心是:在选择生态适应性强,生产潜力大和多抗性的优良品种前提下,采用适宜的健身栽培技术,建立合理的群众结构,促进个体发育,提高个体水平的生产潜力及素质;生育期间采用适宜的调控措施,协调好群体与个体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;在达到小麦高产高效的同时,通过创造有利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的环境条件,减少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,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,使得可持续地获得无公害的小麦产品。 

    一、选用良种,适期播种

    我县气候冷凉,地形复杂,乡(镇)之间、阴阳地块之间、塬坡不同地貌类型之间小气候差异较大,因此选用良种的基本要求应是:冬性强,抗寒、耐旱、抗逆性好,适应性广。根据多年试验、示范,我县宜选用晋麦57、铜麦3号、铜麦四号、普冰143、长武134等品种。

    在播期调节上应按照“适期早播”的原则,以减少干旱跑墒或防止连阴雨贻误播期。掌握冬前应有≥0℃积温600℃-650℃,主茎可见叶龄6-7叶,有三个以上的一级分蘖为宜。具体讲东部塬区以9月20日左右,页岭及县西高山地和阴坡地以9月上旬、山下平地以9月4旬播种较为适时,晚播回茬麦最迟不能晚于9月底。

    二、搞好种子处理,合理密植

    籽粒饱满的大粒种籽贮藏的养分丰富,麦苗生长健壮,根系发达,分蘖发生早。因此,播前可选晴好天气晒种2-3天,并用筛子除去杂质和秕瘦粒,用种衣剂拌种后再播。其播量要依据品种特性、地力水平、播期早晚、阴阳坡向灵活掌握,通过调节播量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。具体地讲就是要“以地定产、以产定苗、以苗定籽”。在我县每生产50公斤小麦籽粒,约需苗3.0-3.2万,田间出苗率一般为75%左右。如有一块地计划亩产300公斤,约需基本苗18万,选用的晋麦57,千粒重40克,种子发芽率为98%,每亩播量即为(kg/亩)=18(万/亩)×40(g)×0.01(换算系数)÷(0.98×0.75)=9.8kg。晚播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。一般每迟播3—4天增加播量1公斤。在播种方式上,有条件的地方,应尽量采用条播,以改变田间小气候,增强通风透光性,促进个体发育。

    三、掌握小麦需肥规律,合理用肥

    研究表明:小麦每生产100公斤籽粒约需氮3kg,磷1.3kg,钾4kg,三者之间比例约为3﹕1.3﹕4。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,氮、磷、钾吸收总量相应增加,这是确定无公害小麦生产中适宜施肥量的重要依据之一。

    无公害小麦生产的施肥应掌握如下五个原则。一是有机肥为主的原则。通过使用厩肥、堆肥和绿肥翻压、秸秆还田,提高土壤有机质,培肥地力。二是提高氮肥有效性的原则。提倡使用长效氮肥如包衣尿素、包衣碳铵,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。在方法上应注意深施、严盖。禁止使用硝态氮肥。三是以底肥为主的原则。有机肥及无机磷钾肥全部用作底施。氮肥底肥与追肥的比例应掌握在7﹕3为宜。四是平衡施肥原则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,保持土壤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。五是无害化原则。农家肥及人畜粪便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,化肥限量使用并学会安全间隔期。具体的施用量应根据目标产量、地力基础、肥料品种灵活掌握应用。在追肥时间上,应掌握在返青期施用最好。若冬前发育不好、苗弱可提前到11月份进行,若群体偏大,有旺长现象,可适当推迟至拔节以后。

    根据土壤养分测定,我县土壤肥力大体状况为氮较缺,磷极缺,钾较丰富。由于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,平地与坡地的肥料利用率差异更大,所以肥料具体使用量不能一概而论,应合理掌握。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分析,我县要生产200kg左右的小麦籽粒,约施纯氮7-8公斤(碳铵40-50kg或尿素16-20kg)五氧化二磷4-5kg(普磷33-40kg或二铵8-10kg),生产300kg小麦籽粒,约施纯氮10-12公斤(碳铵60-70kg或尿素20-25kg),五氧化二磷7-8kg(普磷60—70公斤或二铵14—16公斤)左右较为适宜。

    四、以防为主,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

    采用适宜的病虫草害防治措施,是减少环境污染,获取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环节。在无公害小麦的生产中,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,从农田生态的总体出发,以保护、利用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,协调运用生物、农业、人工、物理措施,辅之以高效低毒、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综合防治,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,避免小麦农药污染的目的。

    化学防治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:一是合理选用农药。农药品种与剂型要多样化,要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,禁止使用有机氯、有机磷类农药。二是严格掌握有害生物防治指标,坚持病虫害达标防治原则,没有达到防治指标的麦田不得使用农药,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麦田中农药的总投入量。三是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,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,实行挑治,减少普治,减轻农药对环境污染。四是严格掌握小麦收获前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,一般在收获前40天停止使用农药,保证小麦达到无公害的卫生品质。

    在我县小麦生产中应重点注意小麦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和地下害虫(金针虫、蛴螬、蝼蛄、瞎鼢)、蚜虫及野燕麦等多种杂草的防治和杀灭。

    五、一管到底,确保丰产丰收

    俗话说:“三分种,七分管,十分收成才保险”。种籽下地,管理上马。首先要抓好出苗期管理。查苗补种,破板放苗,保证苗齐、苗匀、苗壮。二要抓好冬前管理。开展冬锄,进行耙压,化学除草,使小麦壮苗越冬。三要抓好春季管理。适时追好返青肥,积极开展春锄松土保墒,对旺长麦田进行碾压,控旺转壮,并要严格注意天气变化,采取烟熏、散灰等措施,防止晚霜危害。四要抓好后期管理。适时消灭病虫,确保丰产丰收。

地址: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(杭州)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-12楼
电话:0571-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

版权所有: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 网址:http://www.hzmz17.com/ 浙ICP备09083614号-53 技术支持:农业仪器网